挖掘绿色宝藏打造秀美江源
2024/8/24 来源:不详佐坑村位于乌禽嶂山脚,今年的早稻每亩产量约斤,晚稻刚刚播种。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佐坑河是西枝江源头,村里在河道两岸修了休闲步道和亲水栈道。
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乌禽嶂南麓,西枝江源头,美丽的佐坑村坐落于此。佐坑村位于惠东县宝口镇,距离惠州市区约公里。山路崎岖,行驶在盘山公路上,车辆左摇右晃。一下车,旖旎风光扑面而来,村口立着刻有“江源古村、淳净佐坑”字样的石碑。
佐坑村已有年历史。作为西枝江源头所在地,佐坑村竭力保护水环境,并建有中华穿山甲保护基地。在保护的同时,村里也做活“水经济”,通过建水电站、种植水稻、发展研学活动来助力乡村振兴。佐坑村是宝口镇的缩影,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宝口镇也在调动各方资源,突破大山限制。
南方日报记者曾汉乌天宇
守护山区“精灵”
维护生态平衡
走进佐坑村,沿路能看到有上百年历史的佐坑小学。继续深入村里,佐坑河边立着一块刻有“西枝江源”4个大字的石碑,西枝江源头就位于宝口深山中的佐坑河。河水缓缓流淌,清澈透亮。石碑旁,一个褐红色的水车静静伫立。
在佐坑村乌禽嶂下的一条河道里,有一块巨型石鼓,当地人称为“极和石”。极和石往上走50米,有一个天然的大石洞,洞顶石缝交接处形成“一线天”景观。走在阴凉的石洞河道上,顿觉清幽凉爽。
在极和石对面,坐落着一座“生成寺”,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这里就会举行“观音诞”,附近村庄的居民都来参加,最多有几万人。生成寺旁边的山林,正在建设西枝江原生态休闲旅游景区。
从佐坑村放眼望去,这里山深林密,动植物资源丰富,乌禽嶂山脉内有中华穿山甲、灵猫、水獭、紫纹兜兰等。村里建有中华穿山甲保护工作站。在保护站内,各种动植物的标本陈列在此,例如蟒蛇皮、野猪头骨、白鹇毛、豪猪刺等。
佐坑村委会文书徐世闻说,几十年前上山砍柴、摘果子就可以看到穿山甲。根据前几年的监测,保护区内至少生存着62只中华穿山甲。今年4月,保护站在乌禽嶂发现了“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的身影。
保护站负责人李成在这里待了好几年,这里共有5个工作人员。李成以前学计算机专业,后来因为兴趣,自考了生态专业,也逐渐走上这条路。李成透露,由于地点偏远,保护站的人员流动性大。不过,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他们制作了《鳞甲宝嶂——惠东乌禽嶂森林及野生动植物》一书,用拍到的图片详细记载了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
此外,他们还聘请了约10个村民做巡护员,一周最少巡山一次。每次巡山,巡护员要走一天,大概15公里,有时候也在山上过夜。在观察野生动物的同时,他们还要观察山上的植被。“穿山甲和植被的关系密切,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我们要看它喜欢什么样的栖息地。”李成说。
目前,乌禽嶂保护区获得支付宝“蚂蚁森林”项目的支持,成为广东省第一块“蚂蚁森林”保护地,吸引了超四千万人次在线参与支持乌禽嶂中华穿山甲保护工作。李成透露,从“蚂蚁森林”获得的公益资金便用来给巡山的村民发放酬劳。
做活“水源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这些山水资源,村里建了9个水电站。徐世闻说,这些水电站既有村集体的资产,也吸引了外部投资。在雨水多的年份,能给村里带来约30万元的收入,其他年份的收入则在20万至25万元范围内。除了水电站,村里每年还有生态林管理费,每年20多万元。这两项加起来,村里一年收入就有五六十万元。
这些收入让佐坑村改善人居环境有了更强的实力。年,村里将环村公路由单行道变成双行道,并铺上沥青,全长约3.2公里。他们还在河道两岸修建约1.5公里长的休闲步道和亲水栈道,并栽种各种植物加以点缀。
不过,丰富的水资源背后也藏着大山的限制。佐坑村耕地零散碎小、大小不一、高低不平,大量土地撂荒。再加上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村里人口大量外流。全村户籍人口多人,常住人口不到人,留下的大多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
为此,佐坑村规划了一条以“生态+水稻”为产业突破口的发展路径。年初,以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为契机,佐坑村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多亩,采用“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户+企业或社会组织”的模式,牵头领办惠州市源尚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经营谷物、薯类、艾草、茶叶等农副产品的种植、收割、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
在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等驻镇帮镇扶村成员单位的帮助下,佐坑村筹集起资金购买各种农用设备,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及深加工。采访当天,一辆大型的无人机正准备往农田里喷洒农药。烈日下,刚播种的晚稻直立在风中。据了解,村子里大概有亩农田,其中水稻约亩,今年早稻每亩产量约斤。
村里的中华穿山甲保护基地也和水稻合作社展开合作,他们种了50亩的香榧。香榧枝繁叶茂,形体美丽,极具观赏价值,同时可以结出坚果,助力村里增收。
中华穿山甲保护基地这几年也在开展研学活动。李成告诉记者,每次他们一发布活动,咨询的人就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广州、深圳的学生。研学活动期间,他们给学生讲解山里的各种动植物资源,并且带他们巡山。保护基地目前在规划建设乌禽嶂省级森林自然公园,用来吸引更多外地游客。
建设旅游小镇
做大“山水文章”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是整个宝口镇的发展路径。和佐坑村一样,宝口镇也面临着交通不便、青壮年人口外流、缺乏建设用地指标等问题。
“宝口全镇内没有加油站、没有农贸市场,很不方便。”宝口镇委副书记、镇长李正文坦言,宝口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当地居民如果要给车加油,便要开上几十里路去旁边的高潭镇或者白盆珠镇,路途遥远。
宝口镇郁郁葱葱山脉中,数不尽的涓涓溪流共同汇聚形成了西枝江的滔滔江水。如何像江水一样突破大山奔向远方,成为宝口镇的重要命题。
李正文知道,要突破限制,还是得守住生态环境这个根本。近年来,宝口镇坚持“生态立镇”理念,着力推动西枝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方面,宝口建设了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虽然只是一处山区小镇,但宝口着力推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避免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目前,该镇99个自然村已全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70个常住人口较少的村小组采用污水资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态消纳的方式处理。
另一方面,宝口严厉打击畜禽养殖、使用高残留农药等涉水环境违法行为。特别是《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颁布后,宝口不断加强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农业面源防治,促进现代农业绿色、安全发展。目前该镇没有上规模的禽畜和水产养殖企业,全部河流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保护好生态环境之后,当前,在全省“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大战略契机下,宝口正抓住机遇,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胜势。
“我们要把本地的生态产品卖得更好更远。”李正文表示,宝口正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农产品”模式,创新性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旅游业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推进特色农业发展,让农民增收致富。
“比如联合村的火坑茶,我们正组织成立村属企业,将通过各村集体筹资建立标准化茶加工厂、生态品茶体验馆,做大做响宝口茶品牌,实现各村共同分红。”李正文说,生态农业在宝口可做出“大文章”,除了茶叶,宝口还在推动油茶、有机稻米、中草药等种植产业,将高效农业与自然生态资源相结合,形成乡村旅游经济带,让“绿色宝藏、秀美江源”成为宝口镇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