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与真实历史中的翡翠文化
2023/7/9 来源:不详几百多年前用来做餐具、装饰品、陈设品的翡翠制品,如今已被卖出了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的高价。随着清宫剧热播国潮兴起,以及珠宝投资的火爆,翡翠珠宝等投资收藏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成为继房子、车子后的第三大消费品,还是国民经济的风向标,经济发展好的时候,大家倾向于投资翡翠珠宝,既是一种保值增值产品,也是一种精神上的美的享受。
翡翠被称为“玉石之王”,是一种美丽的绿色硬玉,其微晶质致密状结构,使其玉质通透,种水越高质地越细,光泽晶莹凝重而不干,散发荧光或金属光泽,玻璃种翡翠甚至呈现出通透的玻璃状态。
翡翠的绿色绚丽多彩,根据致色元素的含量变化,呈现出绿、紫、红、黄、白、黑等多种颜色,其中绿色最为珍贵,绿色也有阳绿、果绿、葡萄绿、葱绿、菠菜绿、豆绿等多种层次变化,但颜色越正、越均匀、越浓郁则价值最高。
影视剧中的翡翠
在影视剧中,翡翠常作为宫廷赏赐之物,或重要的信物出现,古人相信翡翠玉石象征着神灵美好的祈愿,或人与神灵沟通的重要媒介,因此对翡翠饰品珍而重之。中国的玉石文化源远流长,与闪烁的钻石红蓝宝石相比,中国古人更相信“君子如玉”,佩戴翡翠玉石是君子之风的体现。
影视剧中的翡翠多以饰品形态出现,但实际的历史中,玉石用途广泛,尤其是和田玉,从花瓶、茶壶、碗筷、笔筒等生活用具,到屏风、壁画、山水摆件等大件的陈设摆件,都是帝皇家专用之物,平民是不允许越制使用。
但到了清朝以后,翡翠已不再是传统的身份象征,更是自上而下所有人都能使用的商业化玉石首饰,唯一的差异是品质高低,皇家用高品质的,普通人用一般品质的,种水色俱佳的翡翠往往价值不菲。
乾隆朝翡翠价值超越和田玉
据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记载,翡翠正是从乾隆时期开始超越和田玉,被称为“玉石之王”。因为高品质翡翠从四个方向超越传统的和田玉。
首先是色美,翡翠的正色是阳绿色,高品质的阳绿色符合“浓、正、阳、和”四个指标。“浓”指翡翠的绿色艳丽,像极了雨后的芭蕉叶,碧绿而水润。“正”是指翡翠的绿色没有杂色,纯正地道。“阳”指翡翠的绿色鲜艳夺目。“和”是指翡翠的绿色均匀,深浅得当,符合君子之德“和而不同”的意蕴。
慈禧是翡翠流行的最大推手
和田玉是中国传统玉文化里最重要的玉种,尽管乾隆时期发生了重大玉文化事件“玉厄”,大量的和田玉被造假和新玉仿造古玉,导致当时和田玉的质量发生严重滑坡,给翡翠的崛起一个重要的机会。
但翡翠真正成为玉石之王,民间对翠绿色玉的喜爱超越白色玉,离不开慈禧的推波助澜。慈禧翡翠喜欢翡翠的阳绿色,两个翡翠大西瓜和翡翠白菜、翡翠荷叶的传说和故事,至今流传不息。
相传在早期为了区分从缅甸运至中国的翡翠与传统翠玉的区别,特意把缅甸运来的翠色玉石称为“非翠”,而在往后的流传中被美称为“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