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赏摩玩舒卷,浸觉有味

2023/9/17 来源:不详

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

此四者乃古人为学所资,

不可斯须而阙者也。

四者之外,

乃有清玩之属,

其器或因笔墨纸砚而生,

或因装饰书房雅趣而存,

皆是文人审美要求和生活情趣所在,

是今人探寻古人精神世界的钥匙。

壹:文房不止四宝

清乾隆剔红花卉诗句图笔筒故宫博物院藏

笔筒,筒状盛笔之具,

有关笔筒之出现时间,

至今尚无定论。

宋人《致虚杂俎》言:

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

但实物并不可考,

不可否认的是,

明清之际,笔筒种类样式繁多,

在文人书案之上颇有一席之地。

清乾隆款碧玉西园雅集图笔筒故宫博物院藏

笔洗,用以濯洗笔之余墨,

目前所见最早笔洗为故宫藏汉代玉龙螭纹洗,

内膛浅可贮水,左右两侧柄分别为螭龙纹饰。

宋元各名窑皆有笔洗,

明代则或仿高古,或仿宋,材质多样,

清代笔洗则极尽奢华,尽显皇家气度。

又有笔掭之类,用于验墨浓淡抑或理顺笔毫,

并非必备,但为怡情把玩之佳器。

清乾隆霁蓝釉艾叶形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仿哥釉叶式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痕都斯坦白玉花瓣式洗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书写作画之时,

或停顿歇息,或换笔调色,

便需将笔安置在一处,以免污损纸张,笔格因此而生。

因形状不同则有笔架、笔床、笔山等名。

明清时期,笔架成为文房中不可或缺之物,

材质与式样都远远超过前代。

清青玉三鹅笔架故宫博物院藏

清青白玉五子笔架故宫博物院藏

墨床,又称墨架、墨台等名,

专以摆放带水而湿润的墨锭。

其形制以墨的大小而定,

造型多案架形、座托形、书卷形、博古架形等,

材质多为玉、瓷、铜等易清洗之质地。

清青玉卷书式墨床故宫博物院藏

清早期紫檀嵌珐琅云头纹墨床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书写,皆自右向左,

一行书毕,另起书写,字迹往往不能干透,

若垫上臂搁,便能够防止墨迹被沾蹭。

又因可缓解书写时久手臂疲劳,

又称为“腕枕”,也有“书格”之名。

夏日文人挥毫泼墨之时,

竹臂搁枕于臂下,性凉祛暑,戏称“竹夫人”,

臂搁也可充当镇纸,压于书画之上,一物多用。

清白玉雕竹形臂搁故宫博物院藏

清沉香木雕菊花图臂搁故宫博物院藏

清竹雕留青仙人图臂搁故宫博物院藏

镇纸,又有镇尺、纸镇、书镇等名,

用以压纸,由“席镇”演变而来,

古书画作品中常常出现。

石块、小型青铜器物等均可为镇纸,

及至明代,镇纸之形制已多种多样。

按明屠隆《考槃余事》中所记,

铜者,有青绿虾蟆,有蹲虎、蹲螭、眠龙等;

玉者,有白猎狗、玉兔、玉马、玉鹿等;

水晶者,陶者皆有,材质类型多样。

清乾隆紫檀嵌玉镇尺故宫博物院藏

清黄玉琴式镇纸故宫博物院藏

砚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象形居多,器多古雅别致,可观赏可把玩。

李煜有《金铜蟾蜍砚滴铭》戏说砚滴之功用:

舍月窟,伏棐几,为我用,贮清泚。

端溪石,澄心纸,陈玄氏,毛锥子。

微我润泽乌用汝,同列无哗听驱使。

清乾隆犀牛玉砚滴故宫博物院藏

清青玉异兽砚滴故宫博物院藏

砚屏,源于古代屏风,

常置于几案之上,砚台之前,

用以陈列摆设。

传说砚屏始于苏轼、黄庭坚,

因日光或烛光投射墨汁之余光甚伤目,故制砚屏以挡之。

清乾隆紫檀木边座爱乌罕四骏图插屏故宫博物院藏

清翡翠福禄寿纹插屏故宫博物院藏

贰:亲见商周

宋听琴图故宫博物院藏

几案之上,书房之内,

商周古器,置放雅然。

观其器,诵其文,亲见商周。

宋代兴起的复古之风,

也大大影响了元明清。

世人对商周古器观玩,思解,体味,爱不释手。

其审美指归远非止于耳目之娱,

而是落实在器物连带着的深沉的历史感。

摩挲钟鼎,只为亲见三代。

明杜堇玩古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器毕竟难得,

爱屋及乌之下,各类仿古器大量出现,

成为文人案头常备之物,

朝夕鉴观,成为文房室内悦目之具。

清乾隆青玉兽面纹提梁卣故宫博物院藏

清碧玉饕餮纹象耳衔活环带盖三足炉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款炉钧釉琮式瓶故宫博物院藏

摩玩舒卷,浸觉有味。

无论是文房四宝之外的文具之属,

还是案上古器,几上古物,

无不投射着文人的精神世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5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