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绢质和相关款印
2024/11/7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該文是在《细究王希孟及其〈千里江山图〉》基础上,从物证的角度对该图继续进行探索。在古书画鉴定研究中,当建立在文献(图像与文本)基础上的证据材料还不足以形成学术观点时,就应当设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辟新的证据源,就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以下简称《千》卷)而言,可以借鉴痕迹学的原理,研判卷首与蔡题相连的破裂纹路;借科技仪器检测书画纸绢的材质,分析它与同类作品有无一定的内在联系;借用电分技术辨识漶漫不清的印文,推定印主与该图的关系;借助计算机放大图片的功能,分析古代修裱匠修补破损字迹的还原能力。
一从辨识印文残迹说起在《千》卷卷首顶部,钤有一枚大方印,前面两个字已经模糊殆尽,后面的“殿宝”二字依稀可辨,清乾隆朝《石渠宝笈·初编》识为“缉熙殿宝”,此释读流传甚久,笔者也曾相信。“缉熙殿宝”是南宋理宗赵昀的朱文藏玺,南宋所用印泥大多是水蜜印泥,如果调不好,容易弥散,该印属于此例。双眸昏眵的钤印者更是把乾隆帝的“三希堂精鉴玺”钤压在所谓的“缉熙殿宝”之上〔图一〕,说明多年前,该印文已经相当模糊了,且著录与钤印不是一批人。在此,须先辨识印文,然后判定殿名和时代,由此查证印主,最后判定印主与藏品的关系。
〔图一〕“三希堂精鉴玺”误钤在南宋残印上
〔图二〕电分后的“某某殿宝”〔图三:1〕“山”字寿的写法
〔图四〕判读出“康寿殿宝”,实线为遗痕,虚线为推定,绿线为绢面破损处
(一)考辨印文
所谓“缉熙殿宝”的印文释读对不对?本文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大方印”的色相和饱和度进行技术调整,得出电分图像,可以在清晰度不同的图像中看出残留的篆书笔划,该印硕大,属于皇家用玺,共四个篆字,右侧字迹溶化严重,只残留个别笔划,极可能是某个殿的名称,如首字残笔为,可以排除属于此类篆书部首的“唐”“庾”“庚”“庸”“赓”等字,鉴于篆书“康”字是左右对称的结构,另一半虽不见笔划,但可以估测出来,结合下文,推定是“康”字〔图二〕;第二个字只能看清底部的字及其左侧的两条和右侧的一条竖划,作为皇家殿名,能与“康”字搭配、底下是山形结构的字,唯有“寿”字,寓意“寿比南山”,“寿”字乃非对称笔划,且篆法多样,难以推定残笔,形为“寿”字常用的偏旁,可以确定此字为“寿〔图三〕,以此“寿”字反证前面“康”字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左侧两字已识出,四字相合即为“康寿殿宝〔图四〕,是以康寿殿为名的御玺。
(二)考辨时代与殿堂
古代宫殿名曰“康寿殿”者,唯有南宋内府北内德寿宫里的康寿殿,这个唯一性排除了康寿殿是其他朝代的可能。此印为5.6厘米×5.6厘米,朱文,是南宋御府用印的风格和样式,与理宗朝“缉熙殿宝(”纵5.5厘米、横5.2厘米)基本属于同一种规矩;其刻铸风格与北宋黄庭坚行书《惟清道人帖》册(故宫博物院藏)上南宋理宗的藏印“缉熙殿宝〔”图五〕印风相当,尺寸相近,显然“康寿殿宝”的篆法和形制系南宋风格,属于南宋御玺脉系之祖。
〔图五〕南宋理宗“缉熙殿宝”
据《(乾道)临安志》录:“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四日,奉圣旨,以德寿宫为名。是月十一日,光尧寿圣太上皇帝降诏,退处是宫。其日,今上皇帝登宝位。”康寿殿在北内德寿宫里,高宗和吴皇后分殿而居,据《玉海》载:“德寿宫,太上皇帝曰德寿殿,太上皇后曰康寿殿。”南宋周必大《周文正公集》载:“蒙圣谕欲分等第如高宗殿为第一等,太后殿第二等之类……予问高宗殿名,上曰:只是德寿殿,太后是康寿殿。”周必大《立春帖子·太上皇帝阁》诗曰:“玉烛重开岁,璇杓复建寅。谁知康寿殿,四序只长春。”南宋许纶有诗曰:“驾言康寿殿中来,排备凉亭与站台。此去天中才半月,从今日日要花开。”说明康寿殿一带植物繁盛,四季如春。太上皇赵构曾临时到康寿殿举办活动,如高宗退位后曾于隆兴元年()在康寿殿宣见名道皇甫坦,康寿殿也是帝后祝寿的场所,如庆贺赵构八十华诞就在此殿,又据元代袁桷《清容居士集》载:“右信州汪氏孺人诰一道,实寿圣斋明广慈备德吴太后寿七十时,孝宗上寿,康寿殿推高年恩所赐也。”可知孝宗为吴太后操办七十寿辰也是在康寿殿。
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八载:“德寿宫在望仙桥东,元系秦太师赐第,于绍兴三十二年()六月戊辰,高庙倦勤,不治国事,别创宫庭御之,遂命工建宫,殿匾‘德寿’为名。后生金芝于左栋,改殿匾曰‘康寿’……后孝庙受禅,议德寿宫改匾曰‘重华’御之。次宪明太皇后欲御,又改为慈福宫。寿成皇太后亦改宫匾曰‘寿慈’御之。继后宫室空闲,因而遂废。”
淳熙十五年()之后,康寿殿不再属于德寿宫了,成为新建的慈福宫的主殿。重华宫(原德寿宫)、慈福宫两组宫殿群左右并列,均为南北向,据李若水先生的研究,“都各有宫门、殿门、主殿、寝殿等数进院落”。吴太后长期住在康寿殿,宫墙西侧便是重华宫,年,孝宗驾崩,宫殿之名经过多次更改,吴太后一生的最后三年即住在慈福宫(原德寿宫)。
鉴于周必大(-)长期供职内廷,是孝宗朝淳熙末年的宰相,记录宫中用房的细节,不会有误。本世纪以来,浙江省考古部门对德寿宫区域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傅熹年先生曾根据有关资料绘制了《慈福宫平面示意图》〔图六〕,那是孝宗朝改扩建时的状态,康寿殿应该在前部。综上所考,“康寿殿宝”玺印当是康寿殿的主人——吴皇后所用。
〔图六〕傅熹年先生绘《南宋慈福宫平面示意图》(前为康寿殿)
(三)吴太后研究
南宋孝宗继位后,吴皇后为太后〔图七〕,她用印的时间应该是其入主康寿殿后,即年到离世之前三年,至少有三十年。吴太后名芍芬(-),开封人氏,十四岁选入宫,侍奉高宗,甚至穿上铠甲护佑高宗南逃。年,她从贵妃被册立为皇后,在宫中颇有佳誉。太后历经高、孝、光、宁四朝,在位五十五年,终年八十三岁,谥号“宪圣慈烈皇后”吴太后在宫里颇有一些艺术活动,她师法高宗书法,高宗“御翰墨,稍倦,即命宪圣续书(《六经》),至今皆莫能辨”。她还长于画人物,“尝绘《古列女图》,置坐右为鉴”。南宋前期,画坛出现一些青绿山水,其风源极可能来自于吴太后所藏的《千》卷。吴皇后还有一方收藏印“贤志堂印(”白方),曾用于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大英博物馆藏)。与“康寿殿宝”一样,该印也只出现过一次。
〔图七〕南宋佚名《吴太后像》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版采自《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书画卷》页68,台北故宫博物院,年
(四)《千》卷何以进出南宋御府
既然查证出该印系南宋高宗后的藏品,此后又有金末高汝砺藏印“寿国公图书印”,南宋御府数十年的收藏史就渐渐浮出水面。南宋初,高宗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