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江弘晓早期疑似涉红诗与特殊的友人

2023/12/18 来源:不详

一、弘晓早期疑似涉红诗

弘晓(-)为第二代怡亲王,《红楼梦》与之有着特殊的关系,前人的研究已有诸多证明。

清红白套料制螭龙钮怡亲王印

吴恩裕、冯其庸《己卯本石头记散失部分的发现及其意义》①一文考证了弘晓是现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过录本(俗称怡府本)的抄写主持者。

沈治钧《怡亲王弘晓与红楼梦》②一文,论证了弘晓《明善堂诗集》有多首诗与《红楼梦》有关,对《梦》一诗的分析得出结论:“弘晓阅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他的《明善堂诗集》中就有所反映,其卷二十七的七言律诗《梦》,就是脂批之外迄今所知最早的一首题红诗”,并由《梦》诗与《落花诗》诗的写作时间推断“弘晓借阅《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时间,当在庚辰春夏。”

刘伟、傅亚东《从〈明善堂集〉看弘晓与〈红楼梦〉之关系》③一文指出“这种种证据都能指向弘晓在己卯年之前已经接触过曹雪芹所作的《红楼梦》,且相当熟悉并喜爱了。”

基于前人的研究,还可以从《明善堂诗集》找出疑似与《红楼梦》相关诗句的例子。如作于乾隆二十六年()的《题红叶》的尾联(一)与作于乾隆二十七年()的《和张云汀冰床韵即题其后卷二首》的尾联(二):

(一)

乘兴更须携蜡屐,

彤笺应索杜陵翁。

(二)

遥忆浮槎张博望,

冷吟闲醉兴悠悠。

《明善堂诗集》自序

此二句表现出与今天存世《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笔者按:以庚辰本为参照,以下简称今本)第三十八回贾宝玉作的《访菊》那句著名的颈联“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非常相似!

“乘兴更须携蜡屐”似乎是“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整句的借鉴,而“冷吟闲醉兴悠悠”更像是对“冷吟不尽兴悠悠”的直接套用了,二者又可相互印证。

再如作于乾隆二十四年()的《昭君曲和韵》:

昭君曲和韵

四弦初拔黛初颦,

万里龙沙不见春。

只为惜金买图画,

却教元帝失佳人。

(《明善堂诗集》卷二十六己卯,乾隆四十二年刊刻本)

其中首句有“黛初颦”之语,“黛”“颦”放在一起,自然使人想起林黛玉,此点刘伟、傅亚东《从〈明善堂集〉看弘晓与〈红楼梦〉之关系》一文已有注意,并有详说,不再赘述。

《明义题红诗研究》,刘晓江著,香江人民出版社年8月版。

然刘、傅二人未注意到的是,此诗与《红楼梦》的疑似非此一点。比如今本林黛玉也有《五美吟·明妃》一诗,明妃即昭君,弘晓此诗题咏昭君并有“黛”“颦”之语,孰是巧合?如果再把宝钗评论黛玉《五美吟·明妃》的一番话拿出来,还有两点疑似指向:

宝钗亦说道:“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

宝钗的评论说到了“万里”,三次提到了“画”,弘晓的诗中也有,岂不引人注目?

再如下例:

夏昼偶成柬药园、鹤亭、宜峰索和

雨霁风清乍退炎,

苔痕湿砌碧纤纤。

飞扬野马空晴陌,

缥缈溪云映画檐。

窗外鸟声闲里细,

案头花气静中添。

金笼关锁白鹦鹉,

回首梳翎教下帘。

(《明善堂诗集》卷十四丁卯,乾隆四十二年刊刻本)

《明善堂诗集》目录

此诗与今本第三十五回以下情节有疑似:

(林黛玉)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因暗暗的叹道:“双文,双文,诚为命薄人矣。然你虽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古人云‘佳人命薄’,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胜于双文哉!”

一面想,一面只管走,不防廊上的鹦哥见林黛玉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因说道:“作死的,又扇了我一头灰。”那鹦哥仍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黛玉便止住步,以手扣架道:“添了食水不曾?”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紫鹃听了都笑起来。

紫鹃笑道:“这都是素日姑娘念的,难为他怎么记了。”黛玉便令将架摘下来,另挂在月洞窗外的钩上,于是进了屋子,在月洞窗内坐了。吃毕药,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调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

刘旦宅绘黛玉

疑似之处有:

一,时间都是夏天;

二,“苔痕”;

三,“窗外”;

四,“鹦鹉教下帘”;

五,“飞扬野马”当是指思绪,此情节文字恰有黛玉的一段心理描写;

六,同样幽闲的意境:今本此情节有“幽僻处”“无可释闷”,弘晓诗有“闲里细”“静中添”;

七,同样表达了凉意:今本此情节引用《西厢记》语句“点苍苔白露泠泠”表达凉意,弘晓诗也有“风清乍退炎”;

八,“金笼鹦鹉”也见于《红楼梦》,不过不在此段情节,而是出自第二十三回“四时即事”诗其中的“金笼鹦鹉唤茶汤”一句。有这么多疑似的地方,足以引起重视,弘晓借鉴《红楼梦》情节入诗是显现的。

不过还有些许疑问:

其一,此诗按时间排序表明作于乾隆十二年(),按现时的认知,似乎不应该有疑似涉红诗(现时一般认为《红楼梦》成稿出现于乾隆十九年甲戌前一二年左右);

其二,诗集刊刻于乾隆四十二年(),刊行时间如此靠后会不会有其它的因素(如排序有误等)?

幸好笔者马上获知《明善堂诗集》有乾隆十四年()的刊刻本,自然想比对探个究竟。这一比对,竟然有了吃惊的发现(见下图):

乾隆十四年刊刻本

原来,此诗末句乾隆四十二年()刊刻本对乾隆十四年()刊刻本原诗作了重要修改。乾隆四十二年()刊刻本为“金笼关锁白鹦鹉,回首梳翎教下帘”,乾隆十四年()刊刻本原诗却是“坐来冰簟凉如水,鹦鹉呼人教下帘”。

天啦,原诗竟然与此情节完美地对上了:“鹦鹉呼人教下帘”不就是此情节文字中的鹦鹉呼叫雪雁——“那鹦哥仍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吗?“坐来冰簟凉如水”不就是此情节文字中的“在月洞窗内坐了”“几簟生凉”吗?

见到此,相信任何一位研红者都会感到无比吃惊!这不仅使得此诗疑似相似达十余处之多,已经不可思议!而且这种改动自然而然让人联想一句古语——“此地无银三百两”,似乎告诉后人弘晓偷偷地借用《红楼梦》情节诗词语句的事实昭然!

乾隆四十二年刊刻本

因此,此诗的改动无疑增加了弘晓疑似涉红诗“涉红”的可信程度,弘晓于乾隆十二年()已阅读《红楼梦》文稿是大概率的事件。由此而使笔者注意到的是,此类的改动竟不是孤例,而是多有存在。

弘晓诗集于乾隆年间前后多次刊刻,目前共影印出版了两种。

其一是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据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四十二年刻本《明善堂全集》影印原书出版(列于第册和册),此本共收录作者甲寅至乙未全部诗作,共四十二卷,本文简称“乾隆四十二年刊刻本”。

其二是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诗文集汇编》第册选有弘晓《明善堂诗集》影印出版,该影印本据早期刻本(主要刊刻于乾隆十四年)收录弘晓戊午至己巳年共12年十二卷诗作,本文简称“乾隆十四年刊刻本”。

据乾隆四十二年刊刻本耿觐光序“嘱光择其尤者,……而必欲去其什之一二以订之,于光则何异工开百宝之肆,所取不能自定,而执途人以问之也哉”可知,乾隆四十二年()刊刻之时,弘晓有请耿觐光为其诗作做删节和修订。

细致比对两种影印的前后刻本,其中乾隆三年()至乾隆十四年()的十二年诗作是重合部分,果真体现如此。如乾隆六年()的诗作乾隆十四年刊刻本共计诗48首,乾隆四十二年刊刻本共计诗36首,删去12首,其中5首诗题有改动,保留的36首诗的内容每首都有改动。

《明善堂诗集》卷一

再如乾隆八年()的诗作乾隆十四年刊刻本共计诗首,乾隆四十二年刊刻本共计诗首,删去38首,其中26首诗题有改动,保留的首诗内容有改动的计46首。

因此,由《夏昼偶成柬药园、鹤亭、宜峰索和》一诗分析所表现的示范指向性,细致考察分析十二年当中这些前后刊刻的改动之处,或许能获取有价值的红学研究信息。

试以两诗为例。如作于乾隆八年()的《香闺四声诗》,其中两首前后刊刻的改动对比如下表:

因为此两诗前后的诗在两种刊刻本对比中无改动或改动很小,而此两诗改动颇大,显得特别突兀,所以引起了笔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6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